【出处】: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飏曰:‘此老生之常谭。’辂答曰:‘夫老生者见不生, 常谭者见不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此老生之常谈。” 【故事】: 管辂从小就聪明好学, 特别爱研究卜学, 十五岁以后在社会上就有了名气。日子
【出处】: 《北史·王罴传》:“尝修州城未毕,梯在城外。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 罴不觉。比晓, 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 闻閤外汹汹声, 便袒身露髻徒跣, 持一白棒, 大呼而出, 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 【故事】: 王
【出处】: 《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惮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故事】: 三国时代,魏灭蜀后蜀后主刘禅被俘到魏国的都城洛阳。有
【出处】: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 躬亲听断,旋转乾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日月清照,天戈所麾,莫不宁顺。” 【故事】: 韩愈是尊儒反佛的,而唐宪宗却极信佛教。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书反对,这就触犯了唐宪宗,把韩愈贬为潮州刺史。被贬是
【出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每旦视朝, 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故事】: 刘秀夺取了政权建立
【出处】: 《老子》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故事】: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春秋时,诸侯相互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今天我攻打你,明天你攻打我,战争繁频,社会不安,民众不宁。老子十分厌恶这种情况,所以就提出
【出处】: 宋·释惠洪 《冷斋夜话》 卷一:“白乐天每作诗, 问曰解否?妪口解, 则录之; 不解, 则易之。” 【故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日趋衰落的时代。因对社会生活和民间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所以他的诗歌较能反映劳动群众的思
【出处】: 宋·陆游《听雨》:“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纱橱笛簟差堪乐,且听萧萧暮雨声。” 【故事】: 《听雨》这首诗叙写了这样一件事:外面在下雨了,诗人听着雨声感慨自己的身世和遭际。诗人年纪老了,且又病魔缠身,尤其是无聊的琐事还烦扰自己,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城中无粮, 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 彼必不为备, 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故事】: 袁尚去攻平原,审配与陈琳守冀州。还没有来得及和袁谭对阵, 就得到曹操围困冀州的消息了, 于是急兵回救。冀州已被曹
【出处】: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故事】: 楚国叶县的县尹沈诸梁, 向子路问孔子的行为, 子路以为孔子的道德高深, 不是叶公所能理解的,因此就不和他说。孔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无奈他父亲又是个明道理尚气节的人,不同那趋炎附势的世俗庸流;见他那上司平日如此如此,更兼他那位贤郎又是如此如此,任他那上司百般的牢笼,这事他绝不吐口应许。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 把他参革, 拿问在监,
【出处】: 《庄子·外物》:“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故事】: 有一次,宋元君睡到半夜,在梦里看见一个人披头散发进了门来对他说:我一直住在水里,可是余且这
【出处】: 《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 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 极之而衰。” 【故事】: 齐威王八年, 楚兵攻齐, 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去求救兵。楚军听说赵国来救, 当夜就撤兵回去了。淳于髡搬兵退敌, 齐威王很高兴,就备酒设宴。酒宴中, 齐威王
【出处】: 《后汉书·张堪传》:“拜渔阳太守, ……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 劝民耕种, 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 麦穗两岐。张君为政, 乐不可支。’” 【故事】: 东汉张堪, 很受光武帝刘秀的器重, 公元38年, 拜为渔阳太守。他在任内, 赏罚分明, 说到
【出处】: 《国语·晋语一》:“郤叔虎将弃城,其徒曰:‘弃政而役,非其任也。’郤叔虎曰:‘既无老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被羽先升,遂克之。” 【故事】: 有一次晋献公打猎的时候,看到翟祖这个小国笼罩着不吉祥的气氛,归来后睡觉也睡不着,很想把翟祖拿来。
【出处】: 《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 长而无述焉, 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故事】: 孔子的老友原壤,母亲死了,只是唱着歌, 并不痛哭流涕, 就好象一点也不知道什么叫礼法。有一天, 他伸长两只脚坐在席上, 等着孔子到来。孔
【出处】: 《宋史·种师中传》:“师中老成持重, 为时名将, 诸军自是气夺。” 【故事】: 金兵入侵时, 种师中奉诏救援。敌退后,驻兵受滑这个地方。后与副将姚古成犄角之势, 接着向失地进兵乘胜收复寿阳、榆次,留守真定。这时, 金将黏罕在云中避暑,兵士都分散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晋主以羊祐之言,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读左丘明《春秋传》。坐卧常自携,每出入必使人捧左传于马前,时人谓之‘左传癖’。” 【故事】: 羊祐闻陆抗被吴主孙皓罢其兵权,
【出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故事】: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追歼袁绍的残部。五月率军出发,九月胜利回师。这样, 曹操就彻底消灭了当时北方最大的军事割据势力, 统一了北方, 为他儿
【出处】: 《乐府诗集·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晖。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故事】: 《长歌行》借园中葵写了青年思索怎样度过人生的黄金时代。诗中的园中葵是这样的形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滑,无能逃其术者。” 【故事】: 唐玄宗的宰相李林甫,是一个极其阴险毒辣的人,在朝十九年,一直以奸诈的手段待人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转游陇汉间,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 穷当益坚, 老当益壮。’” 【故事】: 东汉名将马援, 从小就有大志。年轻时在郡中当个押解犯人的差使。有一次,他往司命府押送犯人的途中,觉得犯人很可怜,就把犯人放了。马援改名换姓逃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失,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些,遂致老大无成。” 【故事】: 薛宝钗的哥哥薛蟠,是个道地的浪荡公子。他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终日是斗鸡走马,游山玩景而已。到成人之年了,
【出处】: 汉·孔融《与韦端书》:“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天仲将复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 【故事】: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韦端的大儿子元将、小儿子仲将慕名登门拜访求教,给孔融的印象是良好的,他在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舅太太道:‘今日的头,娘可上不得手了。’说着,又哎了一声,便向褚大娘子道:‘我只恨我一个好好儿的人,怎么到了这些事上就得算个没用的了呢!’说着,眼圈儿便有些红红儿的。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个‘老马嘶风,英心
【出处】: 《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先见之明, 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故事】: 汉末文学家杨修, 为学能文, 才思敏捷, 任曹操的主簿, 善于猜测曹操心意, 因而为曹操所忌。公元218年秋, 曹操和刘备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