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乐府诗集·东飞伯老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儿女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阁。南窗北牖桂月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回。” 【故事】: 这首诗以伯劳、燕子各飞东西起兴,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发兵攻打孤竹这个小国,春天开始攻打到冬天才结束战争,回来时因为不识道途而迷路了,夜
【出处】: 唐·杜甫《羌村三首》:“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故事】: 757年闰八月,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由肃宗的行都凤翔到他家住的鄜州的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景。到了家,邻人都来慰问他,也想从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故事】: 战国时,齐宣王非常爱听吹竽,而且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有一个姓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为了混口饭吃
【出处】: 《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 往者不追, 来者不拒, 苟以是心至, 斯受之而已矣!” 【故事】: 有次孟子到滕国去, 滕君请他住在上官。管守上宫的人有双鞋子丢失了, 到处找也没有找到, 就疑心到跟随孟子来滕国的人的头上。孟子说:“你以为我的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好了几块,便吃不得了,那三个狼餐虎食,吃了一回。” 【故事】: 晁盖得了刘唐的报信,决定截取梁中书送给蔡京的寿礼生辰纲,但觉得人力不够,便由吴用到石碣村约阮家三兄弟即阮小二、阮小五、阮小
【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数岁, 时时往视,见玉子坐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性,女甚有行, 时人求, 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 得璧五双, 以聘。徐氏大惊, 遂以女妻公。”
【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其树本坚, 兵利卒顽不与他等, 因抚而有顺, 且无事大官臆决, 唱声万口和附, 并为一谈, 牢不可破。” 【故事】: 元和十二年八月,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 平定吴元济据蔡州的叛乱。韩愈为行军司马。十二月, 叛
【出处】: 《左传·宣公三年》:“初, 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 而祖也, 以丹为而子。以兰有国香, 人服媚之是。’既而文公见之, 与之兰而御之。” 【故事】: 郑文公有个贱妾叫燕姞,有一天晚上, 梦见一位天使给她一束香草, 还对
【出处】: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 凤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故事】: 孔子为了实现他的政治主张, 求官做, 就周游列国, 希望有一个国家能重用他。可是, 没有一个诸侯赏识他, 有一次到了楚国,有一个名叫接舆的隐
【出处】: 《历记·项羽本纪》:“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有封侯之赏, 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故事】: 公元前206年,项羽驻军鸿门,宴请刘邦。项羽的谋士范增想乘这个机会把刘邦杀掉。到
【出处】: 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或言: 狼狈是两物, 狈前足绝短, 每行常驾两狼, 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 称‘狼狈’。” 【故事】: 狼和狈属同一类动物, 但狼的前两条腿较长, 后两条腿较短,而狈的前两条腿较短、后两条腿较长, 狼不靠狈
【出处】: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引《江表传》:“恪少有才名, 发藻岐嶷, 辩论应机, 莫与为时, 孙权见而奇之, 谓瑾曰: ‘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故事】: 三国时代, 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做官, 深得孙权的信任。他的儿子诸葛恪, 从小
【出处】: 汉·班固《汉武故事》:“上尝辇至郎署, 见一老翁, 须鬓皓白,衣服不整。上问曰:‘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 江都人也, 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曰: ‘文帝好文而臣好武; 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
【出处】: 《后汉书·范滂传》:“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按察之。滂登年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年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故事】: 陈仲举是东汉大臣。他家的房室里脏乱得很,却不打扫
【出处】: 《左传·宣公四年》:“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敷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故事】: 若敷氏是楚国的大族。到子文时,就当了楚国的令尹(相当于宰相)。他有个弟弟子
【出处】: 《管子·形势》:“与不省事者举事则败, 使于人之所不能则令废, 告狂惑之人则自身害, 故曰:与不可, 强不能, 告不知, 谓之劳而无功。” 【故事】: 在谈到圣人怎样和人们相处这一问题时, 管子说: 圣人和人相处, 要看看这个人是怎样的人。与不懂事、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 忧未歇也。困兽犹斗, 况国相乎!” 【故事】: 公元前五九年,秋天,晋楚两国为了郑国的事, 曾发生战争, 晋军大败。当时的晋军统帅荀林父,懊丧万分,领着残兵败将回到晋国,并向晋景公请罪,自愿处死。晋景公因战败也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故事】: 这里说的是韩信未得志时的一件小事。有一次,他在淮阴
【出处】: 《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派大将荣蚠为统帅,攻打赵国。赵王得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国相赵胜说道:“齐国的名将田单,善勇多谋,我们划三个城池给齐国,把他
【出处】: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口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故事】: 夸父是古时神话中的一个英雄人物。他身材高大,力大无比,但性情却和平善良。他为了追求光明,就拼命地追太阳。他
【出处】: 《左传·襄公九年》:“楚子伐郑,子驷将及楚平。子孔、子曰‘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子驷、子展曰:‘吾盟固云:“唯强是从。”今楚师至,晋不救我,则楚强矣。’” 【故事】: 公元前564年10月,晋国会同鲁、齐、宋、卫、曹等十来个国家讨伐
【出处】: 《孟子·尽心下》:“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 【故事】: 曾参和他的父亲曾皙, 同是孔子的弟子。曾皙爱吃羊枣。曾参是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吃羊枣。这事, 当时讲究孝道的儒家曾经大为传颂。到战国时, 孟子的弟子公孙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 见有胜负, 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 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 时见一斑。’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 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故事】: 王敬之几岁的时候
【出处】: 《资政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 或阳与之善, 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 腹有剑。” 【故事】: 唐玄宗时, 曾用李林甫做宰相, 此人能书能画, 论才气则也出众, 可是要论品德的话, 那就十分成问题了。他
【出处】: 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之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困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 只怨结而不见德; 有人先游, 而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