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论语·雍也》:“子曰:‘赤之适齐也, 乘肥马, 衣轻裘。吾闻龙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故事】: 有一次,子华听从孔夫子的命令,出使到齐国去。他家里有一个母亲,又很穷。于是冉子就代子华提出一个要求:给他母亲一点粮食。孔子说:“给她一釜吧!
【出处】: 《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扞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故事】: 公元前700年楚国侵略弱小的
【出处】: 《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 殷人以柏, 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故事】: 有一次, 鲁哀公问宰我:“以前各代为什么用不同的树木来祭社呢?”宰我回答说:“古时立
【出处】: 《后汉书·杜诗传》:“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故事】: 杜诗才能不凡,可又很谦逊。在任侍御吏时,见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欺压百姓,多次劝诫他,他就是不改,于是便杀了萧广,以平民愤。光武帝刘秀得知后,表示赞赏。杜诗后又被派到
【出处】: 《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也。” 【故事】: 这一成语来源于两个故事:有一次, 子张对孔子请教怎样对待行, 孔子说:“世上的人都
【出处】: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间,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
【出处】: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给信入贺,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故事】: 楚汉相争中,刘邦本处于劣势,由于韩信善战,
【出处】: 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 故操得在英雄之列。” 【故事】: 汉末的曹操、孔融都是文人,也都从政。汉献帝时,孔融任北海太守, 为官清廉,博得百姓的赞许。但在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的年代,单是公正、廉明还不行, 还要有一套政治手腕,
【出处】: 《诗经·小雅·采芑》:“ 彼飞隼, 其飞戾天, 亦集爰止。方叔涖止, 其车三千, 师干之试。方叔率止, 钲人伐鼓, 陈师鞠旅。显允方叔, 伐鼓渊渊, 振旅阗阗。” 【故事】: 周宣王时, 南方的蛮荆族反叛了, 宣王就命令方叔带领军队去征讨。方叔率领三千
【出处】: 《汉书·郑崇传》:“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上怒,下崇狱,穷治,死狱中。” 【故事】: 郑崇是汉哀帝时的尚书仆射,开始时汉哀帝还信任他,由于他多次对汉哀帝提意见,而且是谏争,就是反复
【出处】: 宋·陆游《醉歌》:“三十六策醉特奇, 竹林诸公端可师。秋风萧萧吹鬓丝, 蟹螯正可左手持。醉倒村路儿扶归, 瞠目不识问是谁。浩歌起舞夜何其, 北斗磊落明可移。” 【故事】: 这是诗人叙写了一次把酒吃醉了的事。有一次, 诗人吃酒吃醉了, 实际上他
【出处】: 《晋书·蔡谟传》:“才不副意,略不称心, 财单力竭, 智勇俱屈,此韩卢、东郭所以双毙也。” 【故事】: 晋代的蔡谟, 在晋康帝时任侍中、司徒。这时的晋朝, 外患已日渐严重, 对这样的政局, 他打了个比方说: 才能不如意, 谋略又不称心, 因而现得财薄
【出处】: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故事】: 有一天,缺问王倪说:“你知道所有的物体是不是都一样呢?”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举了毛嫱、丽姬两个美人来说明,毛嫱,是越国的美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 【故事】: 有一次,孔子见到了温伯雪子,一句话也没有说,子路觉得奇怪,就问孔子:“你很久就要见
【出处】: 《汉书·郑崇传》:“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 ‘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上怒,下崇狱,穷治,死狱中?” 【故事】: 郑崇在汉哀帝时任尚书仆射,他经常向汉哀帝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尚书令是一个奸佞、谄媚的小人,素来
【出处】: 汉·刘向《淮南子·泰族训》:“蓼菜成行,甂瓯有堤,秤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故事】: 这是一个虚构的生活要事,是违背生活常识的。作者用这一违背生活常识的事,来说明“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的道理。取米烧饭,是我们生
【出处】: 《史记·平淮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故事】: 汉王朝是在因连年战争致使社会败落这个烂摊上建立的,百姓住的是断垣破屋, 穿的是褴褛衣衫, 因此汉初几代皇帝都实行 “休养生息” 的政策, 到了汉文帝, 还穿粗绨
【出处】: 《汉书·陈遵传》:“耆酒,每火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故事】: 汉代的陈遵,字孟公,性格是放纵不拘的,欢喜和下层人士打交道,非常好客。他喜欢喝酒,经常把一些要好的人请来大宴,以喝酒为乐。他怕来的人喝了点酒
【出处】: 《庄子·逍遥游》:“之人也,物莫之伤, 大浸稽天下而不溺, 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是其尘垢秕糠, 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孰肯以物为事。” 【故事】: 有一次, 肩吾和连叔谈到接舆这个人, 说接舆大而无当, 是个狂人。因为他说藐姑射山上有一位神人,
【出处】: 汉·曹操《秋胡行》:“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沉吟不决, 遂上升天。歌以言志: 我居昆仑山。” 【故事】: 这是曹操叙写上散关山的事。散关, 在大散关上, 是秦、蜀往来的交通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 第十六回: “正是财动人心, 他也不救火, 他也不叫水, 拿着那袈裟, 趁哄打劫,拽回云步, 径转东山而去。” 【故事】: 唐僧和孙悟空师徒二人来到了观音禅院, 那老和尚看了唐僧的袈裟, 动了心, 要偷了去。老和尚为什么爱慕这件
【出处】: 《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 平为宰, 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 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 亦如是肉矣。’” 【故事】: 有一天, 陈平所居住的库上里, 酬祭社神。祭社神是要用肉的。酬祭结束了, 祭的肉就要分掉。大家就推陈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问王夷甫曰: ‘今日戏乐乎?’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 混混有雅致;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 亦超超玄箸。” 【故事】: 东晋时, 王济等一般名流经常到洛水
【出处】: 宋·苏轼《超然台记》:“予弟子由适在济南, 闻而赋之, 且名其台曰“超然”, 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 盖游于物之外也。” 【故事】: 苏轼在任济南太守时, 看到诸城县北城上有一小台,破旧不堪,就稍加整修一番, 并刻秦篆置放在台中。他的弟弟苏子
【出处】: 《三国志·吴志·吴主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 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 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故事】: 孙权的部将杀死了关羽, 刘备悲愤至极, 也愤怒至极, 坚决要给关羽报仇, 于是亲率入蜀大军向东吴攻打来了。孙权一面派兵抵抗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殷甚以为有才, 语王恭, 适见新文甚可观, 便于手巾函中出之。王读, 殷笑之不自胜。王看竟, 既不笑, 亦不言好恶, 但以如意帖之而已。殷怅然自失。” 【故事】: 晋代的殷仲湛, 自以为很有文才。有一天,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