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 邦无道,危行言孙。’”
【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在议论为人的问题: 有的说,做人就要敢于讲公正话,做公正事; 有的说,我最可恨那种人云亦云,惯于谀美奉承的人。孔子听了他们的议论,笑着说:“你们的话只说对了一半,为人要善于随机应变,说话做事都得看具体情况。当国家政治清平的时候,说话可以直来直去,人家不敢说,我偏要说; 做事也不必顾忌,人家不敢做,我偏要做。但是,当国家政治险恶的时候,做事虽然仍要公道,可是说话却要和顺一点,不能锋芒毕露,唯有这样,才能避免惹祸上身啊!”学生听了,无不打心眼里佩服老师的社会经验之丰富。
【意思】: 正直的言语,端正的行为。危: 公道,正直。
【古例】: 宋《二程全书·外书六》:“然则危言危行,危行言逊,乃孔子事也。危犹独也,与众异,不安之谓。邦无道,行虽危而言不可不逊也。”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