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故事】: 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高兴地接见了他。交谈时,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尽心尽力治理国家,百姓遭灾,我总是千方百计地设法救济。……在我的邻国中……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故事】: 战国时,齐宣王一心想称王逞霸,于是就求教于孟子。孟子非常反对霸道,一贯主张王道,推行仁政,……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 厩有肥马, 民有饥色, 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 且人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 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故事】: 有一次, 梁惠王请教孟子如何搞好……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故事】: 有一次,齐宣王向孟子讨教如何保民而王的办法说:“愿先生帮助我的志向,明白地教导我……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故事】: 梁惠……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故事】: 齐宣王欲以武力称霸诸侯,孟子劝他说:“大王倘若用兴兵结怨的方法去求得霸业,必然祸患无穷。”齐宣王说:“先生能……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故事】: 梁惠王的国家,因地处中原,四面受敌, 他感到国势日衰, 很不好办。正值这时, 孟子……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 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 兄弟妻子离散。” 【故事】: 公元前342年, 魏国攻打韩国。第二年, 齐国出兵援救韩国。统帅孙膑采用了围魏救韩的策略,迫使魏国从韩国……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好战, 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故事】: 战国时,原来是魏国的侯爵、后来在大梁地方称王的梁惠王,一心想富国强……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省刑罚,薄税敛, 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故事】: 春秋时代, 梁惠王刚当上晋国国君,国事很不顺利。东面被齐国打败,长子阵亡;西面割地七百里,向秦国求和;南面又受了……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故事】: 梁惠王听了孟子关于仁政的一番议论,便说:“我现在已经明白,愿意继续接受你的指教。”孟子……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好战, 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故事】: 梁……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 故民之从之也轻。” 【故事】: 齐宣王向孟子请教如何施仁政,孟子说:“仁政的基本点是……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 故民之从之也轻。” 【故事】: 有一次, 齐宣王对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可以……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 曰: ‘牛何之?’对曰: ‘将以衅钟。”王曰:“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废也, 以羊易之。’” 【……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 则天下之民, 皆引领而望之矣。” 【故事】: 孟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就去求见梁惠王。初次见面,孟子感到梁惠王的相貌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