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您整理出来关于韩愈合集内容,如果觉得还不错,请帮忙转发推荐。
【出处】: 唐·韩愈《华山女》:“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故事】: 唐代时,佛教盛行,全国各地建了不少寺庙,聚众讲学,广收信徒。道教看佛教这样做,也不甘示弱,也象佛教那样讲学,以争取信徒。当时的华山……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 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阱, 不一引手救,反挤之, 又下石焉者, 皆是也。” 【故事】: 韩愈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等职, 对社会人情的冷漠和残忍, 就有一……
【出处】: 唐·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故事】: 唐代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韩愈。他生性嫉恶如仇,不怕得罪权贵。由于韩愈在《论迎佛骨表》一文中批评了历代帝王迷信……
【出处】: 唐·韩愈《五箴·言箴》:“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幕中之辩,人反以汝为叛;台中之评,人反以汝为倾。汝不惩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 【故事】: 韩愈秉性正直,不善逢迎,看到朝政有弊……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故事】: 国子先生要诸生好好学习,有一个学生就说,学习有什么用?你先生的于学业可谓勤了,做学问可谓劳……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 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 孰云多而不扬?” 【故事】: 唐朝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具有远大抱负……
【出处】: 唐·韩愈《雉带箭》诗:“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故事】: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著名古文家韩愈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幕中,不久当了个节度推官。……
【出处】: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 【故事】: 韩愈, 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也写得很好。有一段时间里,一些狂妄自大的文人对离世十几年的唐代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作瞎加评论。……
词源。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故事】: 唐朝经过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以后,统治日趋削弱。公元806年,唐宪宗李纯即位,他听取了大臣们的一些意见,对农民实行了一些让……
【出处】: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先生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往,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故事】: 唐朝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朝……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故事】: 韩愈自二十五岁登进士后,仕途坎坷,屡遭贬……
【出处】: 唐·韩愈《答李翱书》:“今而思之, 如痛定之人, 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故事】: 唐代的韩愈早年在京城 (唐都城长安, 今陕西省西安市) 过了八九年的苦日子, 生活没有依靠,全靠求人资助度日。当……
【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肃宗代宗, 德祖顺考, 以勤以容, 大慝适去, 稂莠不薅, 相臣将臣, 文恬武嬉, 习熟见闻, 以为当然。” 【故事】: 唐代元和十年正月, 彰义节度使吴元济反叛唐帝国, 韩愈随宰相裴度去……
【出处】: 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故事】: 唐代有个人名叫陈中立,渴望得到一条成就学问的终南捷径,于是给大文豪韩愈写了封信讨教。韩愈回信说:……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 “言未既, 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 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 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 ……
【出处】: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伏承天恩,诏河南敦谕拾遗公。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 争先睹之为快。” 【故事】: 唐代的李渤, 字濬之, 性刚正, 刻志于学, 隐居在少室山。元和初年, 户部侍……
【出处】: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 则人必以为恶矣; 小称意, 人亦小怪之; 大称意, 即人必大怪之也。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 下笔令人惭,及示人, 则人以为好矣。小惭者,亦藏谓之小好; 大……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于时,乃与天通。’” 【故事】: 唐宪宗元和六年,韩愈任河南令,……
一个人私下里说的话。不是公认的见解。唐·韩愈《原道》:“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凤皇 一作 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