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捐躯: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赴难:奔赴国难。谓敢于牺牲生命,奔赴国难。《西湖佳话· 三生石迹》:“有一虎将,系京洛人,姓李名恺,率师拒敌,报国尽忠,捐躯赴难。” 【下】尽节:竭尽忠节。死敌:为杀敌而死。谓竭尽忠节,捐躯杀敌。《管子·形势
【上】救:匡救,挽救。厉:古通“砺”,劝勉。匡救时病,纠正陋俗。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三章:“先秦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时厉俗为主。” 【下】竭:用
【上】苫:用草编成的垫物。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指睡在草苫上,头枕着戈矛。形容励志报仇。◆ 也作“寝苫枕干”。明·刘基《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以大义言之,则公也方当寝苫枕戈之时,而与仇人主婚姻之礼,不亦悖乎
【上】捐躯:捐弃生命。殒首:抛弃头颅。谓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生命。宋·王安石《第三札子》:“仰荷天地至恩,捐躯殒首,无以上报。” 【下】尽瘁:竭尽劳苦。鞠躬:弯身行礼,表示恭敬、谨慎。形容为国事竭尽心力,到死方休。◆ 也作“鞠躬尽瘁”。《
【上】雄:宏大,强有力的。雄心壮志胜过万人。形容志向高远,抱负非凡。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白,陇西布衣……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下】枭:割下人头,悬首示众,引申为歼灭。逆虏:敌寇。立志歼灭敌寇。《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
【上】金钟之声,美玉之色。比喻人高尚的品格,坚贞的操守。◆也作“金声玉服”。《三国志·魏书·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下】英:杰出。亮:光明。高尚的风格,光明的节操。◆也作“高风亮节”。毛锜《悼念周恩来总理》
【上】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发誓说,秦王如称帝,我就蹈东海而死。后以“鲁连蹈海”形容宁死而不受屈辱的节操。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征诗敬赋》:“毕竟此生耻秦帝,忍学鲁连蹈海计。” 【下】史鱼: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以直谏出名。历
【上】轻视个人生命,重视正义事业。◆也作“轻身重义”。《晋书· 周处传》:“周子隐…… 朝闻夕改,轻生重义,徇国忘躯,可谓志节之士也。” 【下】徇:通“殉”,献出生命。为国奉献生命,将个人安危置诸度外。◆也作“徇国忘己”。唐·白居易《赠裴垍官
【上】去食:失去食物。存信:保存信义。谓宁可饿死,也要坚守信义。《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下皆有死
【释义】宁愿清清白白做人而处贫困之境,也不愿不干不净地富贵起来。形容人品格高尚,节操清廉。 【举例】① 明·罗贯中、冯梦龙《平妖传》二十回:“妈妈宁可清贫,不作浊富,我的儿女长成,恐有不三不四的后生来撩拨他,把这铜钱来调戏。”② 他平素靠拾垃
【上】典故出于《庄子·外物》,苌弘因忠贞而遭奸佞诋毁,剖肠而死,有人将其血收藏在家里,三年后这些干血块皆变为碧玉。比喻精诚不泯。 【下】九转:反复经过多次磨炼。丹:指金丹,用药石炼成,据说服食后可成仙。原为道家用语,指炼成九转金丹。后常比喻
【上】精:精诚。贯:穿通。精诚上通天日。◆ 也作“精诚贯日”。《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张巡)城陷见执,卒无桡词,慢叱凶徒,精贯白日,虽古忠烈无以加焉。” 【下】凌:逼近。霄汉:云天和银河,指天宇。形容气势宏大,直冲云天。◆也作“气逾霄汉
【释义】宁愿做玉器被人击碎,也不愿做瓦器得以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苟且偷生。多以此比喻保持名节、气节的重要性。◆也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玉碎,毋瓦全”。 【举例】① 《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② 1
【上】大节:临危不苟的节操。夺:被夺取,丧失。指在生死关头,仍不丧失原来志向。《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下】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小节上不太严谨。《儿女英雄传》三十回:“有时到了兴会淋漓的时节,就难免有些小德出入。”
【上】颐:保养。谓保养精神元气,以强身益寿。《文
【上】意谓停止思想和精神活动,忘情忘失,使思想进入休息状态。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大成若缺》:“遗魂亡魄,休精息神。” 【下】颐:保养。指养护精神元气。◆也作“颐养精神”。《晋书·郑冲传》:“公宜颐精养神,保卫太和,以究遐福。” 【释义】抛弃
【上】丹心:忠心,红心。碧血:血化为碧玉。赤诚的忠心,珍贵的鲜血。对满腔热血为国捐躯的忠诚之士的颂词。◆也作“碧血丹心”。元·郑元祐《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下】赤:红色,喻真诚。忠:忠诚。形容无比忠诚。◆ 也
【上】省:减少。欲:欲念。奢:奢侈,奢求。减少欲念,去除奢求。汉·襄楷《复上书》:“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死,省欲去奢。” 【下】遣:排解,遣释。陶:培养。遣释情兴,陶冶情趣。《二刻拍案惊奇》卷八:“这首词说着人
【上】陶:喜悦。适:舒服,畅快。指使心情愉悦、舒畅。《醒世恒言》卷三十六:“酒可陶情适性,兼能解闷消愁,三杯五盏乐悠悠,痛饮翻能损寿。” 【下】散:排解。排解郁闷,消除忧愁。元·高安道《哨遍· 嗓淡行院》套曲:“待去歌楼作乐,散闷消愁,倦游柳
【上】修心:修养心灵,使之纯洁。养性:养护性情,使本性不受损害。泛指通过自身修养,使身心人格达到完美。林甸《永远的旧宅院》:“你可以在自家的厢房门口檐下,摆上竹椅竹凳,泡一杯香茗或酌一杯米酒,慢酌慢饮,忘情忘失,修心养性。” 【下】却:去除
【上】高风:高尚的品格。峻节:坚贞的节操。形容崇高坚贞的风骨节操。◆也作“高风劲节”“高风亮节”。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楚汉魏六朝上》:“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心也。” 【下】皎洁的秋月,澄澈的
【上】贵:地位高。淫:迷惑,放纵。形容立场坚定,不为金钱、地位所迷惑。 【下】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形容意志坚强,不为权势或武力的胁迫所屈服。《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释义】不为金钱、
国色:冠绝全国的美色。天香:天然的香气。本指色香俱美的牡丹花。借指美貌超群的女子。也形容女子美貌超群。《歧路灯》三五回:“我镇日守此~,夫唱妇随,妻容妾顺,便是极乐国了。”李国文《母与子》:“这是个什么样女人,什么样魅力,什么样的~,把他给吸引住了呢
指国家的财政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冯玉祥《我的生活》一〇:“这除开故意摆阔而外,与~有什么好处?” 〔变式〕 民生国计
滚圆的瓜已经熟透了。比喻朗读或背诵非常熟练流利。张贤亮《绿化树》:“即使一个人把马克思的书读得~,能倒背如流,但他并不爱劳动人民,总以为自己比那些粗俗的、没有文化素养的体力劳动者高明,那这个人连马克思主义者的一根指头也不是!” 〔近义〕 倒背如流
尔:助词,无实义。为了国家,忘记了家庭。形容一心为国。冰心《斯人独憔悴》:“你也肯回来了么?我以为你是‘~’的了!” 〔出处〕 《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耳:同“而”、“尔”。) 〔近义〕 毁家纾难 〔反义〕 卖国求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