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轻:不重视,鄙
【上】义:正义的事。为:做。见到正义的事就勇于去做。◆也作“见义敢为”。《宋史·欧阳修传》:“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下】当仁:面对仁义之事。原指面对仁,不推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主动担当起来,决不推诿。夏衍《离
【上】代老天主持公道。即奉行天意,在人世间做正义的事业。借指代行人民大众的意愿。邓子恢《红军入漳前后》:“光靠游击队替天行道是行不通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解放自己。” 【下】为老百姓除掉祸害。左文伯《铁蹄下的琴声》:
【上】疏财:分散财产。指看重义气,慷慨解囊,救济有困难的人。◆也作“疏财仗义”“仗义疏财”。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结棚避暑》:“长安富家子刘逸、李明、卫旷,家世巨豪,而好接待四方之士,疏财重义,有难必救。” 【下】矜:通“怜”,怜悯,
【上】原谓宁愿舍弃生命,也要选择道义。后指为正义事业而甘愿牺牲生命。张贤亮《河的子孙》:“谁说不识字的庄户人里面没有高风亮节、舍生取义的壮士?” 【下】仁:仁义。原指为成全仁德,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后指牺牲自己的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郑振铎
【上】柔:温和,温柔。侠骨:指见义勇为的气概。指温柔的情态,侠义的风骨。◆也作“侠骨柔情”。《花月痕》七回:“只有秋痕韵致天然,虽肌理莹洁,不及我那红卿,而一种柔情侠骨真与红卿一模一样。” 【下】比喻处世刚柔相济,既有侠义,又有情致。◆也作
【上】煦:温暖。像太阳一样温暖,像高山一样静立。比喻人性情温和,品行端正。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颜貌类》:“宋朝王沂公曾姿质端厚,杨亿目之曰:‘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下】润:细腻光滑。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光润。比喻人的品行高洁。◆
【上】洗手:洗净手,指廉洁。奉职:奉行职守。比喻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也作“洗手奉公”。唐· 韩愈《胡良公墓神道碑》:“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 【下】枵:空虚。枵腹:饿着肚子。从公:从事公务。忍着饥饿干公
【上】澡:冲洗。浴:沐
【上】正:公正,正道。阿:曲从,偏袒。坚守正道,不徇私偏邪。◆也作“守正不挠”。刘斯奋《白门柳· 夕阳芳草》十一章:“因为执法严猛,守正不阿,眼下颇受皇上信用。” 【下】如山:像山一样坚定不动
【上】魂魄如冰透明,如雪洁白。比喻人品高洁,操行清白。也形容梅花素净高雅。◆也作“冰魂素魄”。《又见漫天飞雪》:“只要雪花还在冬季自在地飞,那么我们的心还会在雪地重返年轻的往昔,岁月消融不掉曾有的冰魂雪魄。” 【下】瑶、琼:美玉。传说仙界中
【上】指品行端庄、为人正直的人。《鲁迅书信集· 致杨霁云》:“盖亦替‘天朝’扫除端人正士,使更易于长驱而入者。” 【下】冰壶:盛水的玉壶。秋月:秋天皎洁的月亮。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心地纯洁。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上】忧:忧虑。谓忧心国事,忘了个人安危。《晋书·淮南忠壮王允传》:“故淮南王允忠考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 【下】毁家:捐弃家产。纾:解救,缓和。谓不惜捐献全部家产,以解救国难。◆也作“毁家纾国”。郭沫若《天才与教育》:“这
【上】保持自身的节操,像洁白的玉一样不受污染。◆ 也作“守身如玉”。《儿女英雄传》二十三回:“何况这位姑娘,守身若玉,励志如冰。” 【下】意:意念,指私欲。严格遏止私欲,像守城御敌一样警惕。宋· 朱熹《敬斋箴》:“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洞洞属属
【上】贯:通。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形容极为忠诚。◆也作“忠贯白日”“忠贯日月”。《东周列国志》十七回:“卿忠心贯日,孤不罪也。” 【下】壮志:宏伟的志愿。凌云:直上云天。形容志向宏伟远大。◆ 也作“志气凌云”。宋·京镗《定风波·次韵》词:“
【上】谓替老百姓申诉痛苦,请求保全性命或解除危难。 【下】原指佛教徒舍弃肉体,虔诚地寻求佛法。后比喻不惜牺牲生命,追求真理。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
【上】节:节操。清正的作风,高尚的节操。◆也作“清风峻节”。唐·牟融《题赵支》诗:“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友。” 【下】冰壶:冰心玉壶。玉衡:用宝石镶嵌的天文仪器。比喻人品高尚,气质优雅。◆也作“冰壶玉尺”。唐·杜甫《寄裴施州》诗:“
【上】节:节操,操行。提高自我修养,树立高尚节操。唐·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 【下】儒家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即提高自身修养,管好家庭事务,治理好所在地区(诸侯国),实现天下太平。◆也作
【上】浆水:泛指饮料。交:相接触。指连浆水也不沾。形容为官廉洁,不占百姓一点便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后汉谅辅……少给佐吏,浆水不交。为从事,大小毕举,郡县敛手。” 【下】衾:被子。惭:惭愧。形容行为端正,独处时,内心无愧。清·李伯
【上】秉:主持,秉持。秉持公道,灭除私情私念。明·张居正《论大敌》:“今不务为秉公灭私,振废起坠。” 【下】用大义来断绝私恩。指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也作“以义割恩”。《晋书·刘毅传》:“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
【上】行:品行,德行。养成好的品德,保持纯洁的操行。《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下】竭:尽,完。智:智慧,聪明。竭尽才智,尽献忠诚。张刚平《缅怀我的父亲》:“父亲从青年时代就开始从事职业教育,他
【上】弊:破。驽马:瘦弱的马。破旧的车,瘦弱的马。比喻为官清廉俭朴。◆也作“弊车羸马”。汉·刘向《说苑·臣术》:“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以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下】恶:坏。蔬:蔬菜。破旧的衣服,粗
【上】志:志气,气概。斗、牛:北斗星和牵牛星。泛指星空。气势直冲云天。◆也作“气冲牛斗”。明·无名氏《赵匡胤打董达》五折:“三位将军,乃人中豪杰,志冲斗牛,气吐凌云。” 【下】吞:囫囵咽下。气势可吞下高山大河。形容气势、气魄极大。◆ 也作“气
【上】贫穷却不背离礼义。 【下】达:旧时指人得到有权有势的地位。道:道义,道德。显贵发达了也不偏离道德。 【释义】穷困不违礼义,显贵不离道德。形容人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举例】① 《孟子·尽心上》:“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② 古人尚且讲个
【上】恶:讨厌,厌恶。盗泉:古泉名。在今山东泗水县境内。厌恶饮盗泉中的水。形容人正直廉洁,有节操。◆也作“不饮盗泉”。《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下】粟:小米。指商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和叔齐,两人在商亡后不吃周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