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桓公饮酒, 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 【出处】: “春秋时,敬仲因感到在陈国难以安身立足,便投奔到齐国。齐桓公很恭敬地接待了他,还任命他为“工正”。尽管职位不高,但是齐桓公对他的
【出处】: 《孟子·万章下》:“ (孟子)曰:‘君有大过则谏, 反复之而不听, 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故事】: 有一次, 齐宣王召见孟子,问他应选择怎样的人为卿相才合适。孟子回答道:“在为卿相的人选中, 既有您同姓的贵戚, 又有一般的外姓人, 不知大王
【出处】: 《荀子·修身》:“故跬步而不休, 跛鳖千里……一起一退, 一左一右, 六骥不致。” 【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 有六匹骠悍的骏马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一个山林里。由于这里缺乏丰富的水源和食草, 马儿们就准备转移到一个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定居。
【出处】: 《孟子·万章下》:“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 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 反复之而不听, 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故事】: 齐宣王想任用一批官吏, 但
【出处】: 《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故事】: 有一次,孔子同学生在一起,谈到求道的方法。有个学生问他:“夫子:一个人要能得道,应该从何入手呢?”孔子回答说:“要诚心求道,首先要广泛地学习,求得各种学问。”学生又问:“
【出处】: 《隋书·杨素传》: “公以深谋, 出其不意, 雾廓云除, 冰消瓦解。” 【故事】: 隋朝有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名叫杨素。早年, 他追随隋文帝杨坚, 率军南下, 一举灭掉了陈朝,活捉了陈后主叔宝, 为隋文帝建立一统天下的霸业立下了大功。文帝杨坚的儿子杨
【出处】: 《荀子·议兵》:“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 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德盛于此, 施及四极。” 【故事】: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一生写了不少影响很大的论文, 其中有一篇论述军事问题的文章叫
【出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他出身于楚国的王族,见多识广,记忆力强,懂得古往今来治乱兴亡的道理,而且善于辞令,才华盖
【出处】: 《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回:‘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故事】: 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有一次去向孔子请教求仁的方法。他
【出处】: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 【故事】: 公元207年,为了彻底消除北方的边患,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远征三郡乌丸。由于粮草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很慢,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河间的易城。谋士郭嘉就对
【出处】: 《礼记·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故事】: 《礼记·中庸》里有一《哀公》章。其中讲了一个人做事必须有诚意, 以及怎样求诚的道理。文章说:求诚的功夫, 须经五个阶层, 一步不到, 就不能达到诚的境界。世间万物, 各
【出处】: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故事】: 在我国黄山西南面,有座风景俊秀的高山,远远看去,就象一块璀璨晶莹的碧玉,故称碧山。碧山上有十里桃林,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红花与绿树交
【出处】: 《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故事】: 《礼记·中庸》有一章书,赞扬孔子的道德学问十分完备,如同天地相等。文章最后一节说:在整个自然界,万物并生,却彼此不相妨害,四时日月,来
【出处】: 《韩非子·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故事】: 春秋时代,晋、楚城濮之战前,晋文公对打胜没有把握,便问晋大夫舅
【出处】: 《晋书·邓攸传》:“攸弃子之后, 妻不复孕……不复畜妾, 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 为之语曰:‘天道无知, 使邓伯道无儿。’” 【故事】: 邓攸, 字伯道, 原是西晋的河东太守。后被石勒俘虏, 在石勒部下做了参军。石勒率众渡过泗水的时候, 邓攸就砍
【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 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医至, 曰:‘疾不可为也。在育之上, 膏之下, 攻之不可, 达之不及, 药不至焉, 不可为也。’” 【故事】: 晋景公生了病, 到秦国去请医生。秦桓公派有名的医生缓到晋国去医治晋景公的
【出处】: 南朝·梁·萧统《〈文
【出处】: 《列子·汤问》(卷五):“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
【出处】: 《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故事】: 孙子在《虚实篇》中运用流水的变化、五行(金、木、水、火、土)的互生互克、四季的交替、月亮的圆缺等自然现象,通俗地指出应根据敌情的变化,避实就虚地去夺取胜利的道理。孙子说:作战的方式、
【出处】: 《孙子·军事篇》:“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故事】: 孙子在《军事篇》中,主要阐述两军如何争夺取胜的有利条件。他认为,打仗要抓住有利的战机,还须把握作战的时间。孙子说:对于敌人的军队,可
【出处】: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与表坐, 起至厕, 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 髀肉皆消。今不复骑, 髀里肉生。日月如驰, 老将至矣, 而功业不建, 是以悲耳。’” 【故事】: 公元201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故事】: 东晋时,有个名叫王恭的人。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有一次,王恭从盛产竹子的会稽回到京城,他的好友王忱去看望他。王忱见他坐在六尺宽的竹制凉席上,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史风,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故事】: 相传古时宣城有个妓女,名叫史风,既长得标致风流,又能歌善舞。引得那些浪荡公子和贪色之徒如蝇逐臭,络绎不绝地上门相求。史风把这些客人分成等级,
【出处】: 汉·刘珍《东观汉记·光武帝纪》:“上诏让汉将刘禹曰:‘城降,孩儿、老母口万数, 一旦放兵纵火,可为酸鼻。家有敝帚, 享之千金。” 【故事】: 公元25年6月。刘秀在鄗县即位, 建立了东汉政权, 史称光武帝。当时, 盘踞在西南巴蜀地区的公孙述, 也在
【出处】: 南朝·梁·江淹《恨赋》:“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故事】: 东汉初年,有个文人叫冯衍,字敬通。他早年曾随刘玄起兵,刘玄被赤眉军绞死以后,他被汉光武帝刘秀招降,并被任命为曲阳县令。冯衍虽然很有才能,治理曲阳也很见起色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故事】: 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进兵入蜀,取得益州,便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那知法正掌握了大权以后,却从个人的思想出发,滥施职权。凡过去给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