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 不可向迩, 其犹可扑灭!” 【故事】: 由于种种原因, 商汤的都城多次迁移。盘庚上台后, 又打算将都城从奄迁往殷。不少王公大臣对此强烈反对, 私下议论纷纷。盘庚对此十分生气, 就命人将他们召集起来, 当面训斥他
【出处】: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正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故事】: 三国时代,孔融的好朋友盛孝章住在东吴。那时吴国的孙策对有名望的人都很妒忌,常常把一些有才之士借故杀掉。盛孝章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人,孔融
【出处】: 宋·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季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故事】: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出处】: 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事】: 李煜是五代南唐的国君。宋灭唐后, 他便成了俘虏。李煜既好书画, 又长音乐, 能诗善文, 尤长填词。他前期的作品大都为描写宫廷的
【出处】: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故事】: 清朝道光年间,有个名叫龚自珍的诗人。他出身在一个名门大户人家,从小受到很好的教养。二十七岁那一年,他考中了进士,从此在朝中做了近二十
【出处】: 《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故事】: 周厉王是一个暴虐无道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国内乌烟瘴气,民不聊生。有一个名叫凡伯的卿士,怀着一片忠心直言劝谏,反被一些奸佞讽刺嘲笑。他深感朝政腐败,不可挽救,就
【出处】: 《诗经·小雅·大田》:“既方既皂, 既坚既好, 不稂不莠。去其螟螣, 及其蟊贼, 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 秉畀炎火。” 【故事】: 《诗经·小雅·大田》是一首反映西周农事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农事生活的繁忙和辛劳, 抒发了由于风调雨
【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 臣人之与臣于人也, 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故事】: 战国时期, 游说家苏秦到赵国劝说赵王, 要赵王同其它五国联合起来, 共同抗击秦国。苏秦对赵王说:“诸侯六国的土地合起来比秦国大五倍, 兵力比秦国多
【出处】: 汉·孔融《荐祢衡表》:“帝室皇居,必畜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故事】: 东汉末年,平原郡般县有个名士叫祢衡,字正平。他博学善辨,才华出众,深为士大夫所器重。当时的太中大夫孔融很赏识祢衡的才能,便把他推荐给汉献帝。在荐表中,孔融
【出处】: 《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经庭,不近人情焉。” 【故事】: 接舆是春秋时代楚国人,他言辞奇诡,放荡不羁,人称狂士。一次,他对肩吾说:“在遥远的北海中,有一仙山名叫姑射,山上住着不少皮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 【故事】: 八月十五的晚上,贾母同家人一起赏月,直至四更天,还兴犹未
【出处】: 《论语·雍也》: “子曰: ‘贤哉, 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故事】: 孔子有个学生名叫颜回, 虽然家庭生活困难, 可他志向远大,勤奋好学,有了错处,能自觉改正,不再犯第二次, 深得老师和同学的
【出处】: 《淮南子·览冥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又。《山海经·大荒南经》:“义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故事】: 《淮南子·览冥训》里说,上古时代,共工怒触不周山,把这撑天的大柱撞断了,天坍塌了一大块。女娲就杀了一只大乌龟
【出处】: 《汉书·哀帝记》:“皆违经背古, 不合时宜。” 【故事】: 西汉末年, 有个名叫夏贺良的大臣上书汉哀帝。他说, 高祖显灵了,说汉朝执政已久,开始衰败,只有“改元易号”, 再受天命, 才可中兴汉室。汉哀帝看了奏折, 便立即下诏令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 : “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猾氏佐吏为治。” 【故事】: 西汉时期, 有个官吏名叫义纵, 为人十分凶恶残暴。他在担任定襄太守时, 发现这里秩序非常混乱, 犯罪分子的活动十分猖獗, 便断然采取严厉措施。从在监
词源《论语·先进》:“闵子侍侧, 訚訚如也,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子贡, 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故事】: 有一次, 孔子病了, 几个学生特地来看望他。孔子满怀深情地端详着他们:闵子骞立在夫子旁边,有一种外和内刚的样子, 子路有一种刚强不
【出处】: 《晋书·庾亮传》 : “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故事】: 晋成帝时,庾亮把持朝廷实权。他派温峤担任江州刺史,防守江州。公元327年,历阳内史苏峻和豫州刺史祖约以杀庾亮为名,起兵反晋,进攻东晋都城建康,温峤得知消息后。心中十
【出处】: 《左传·襄公十年》:”初, 子驷为田洫, 司氏、堵民、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 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故事】: 公元前565年, 郑国的相国子驷派人杀了郑僖公, 另立僖公的儿子简公为君。僖公的其他儿子准备为父报仇。子驷先下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宝钗听了,摸摸平儿的脸笑道: ‘……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故事】: 一天,吃过早饭,平儿到探春处聊天。平儿,探春和宝钗三人取笑了一回,便谈起
【出处】: 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敌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 【故事】: 公元一一三八年,金国派使者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也是个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说出道:后日是他母难之日,邀请诸邪来做生日;夜来得了一件锦襕佛衣,要以此为寿,作一大宴,唤做‘庆贺佛衣会’。” 【故事】: 一天傍晚,唐僧、悟空师徒二人,在西行路上,见到一座寺院,便
【出处】: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 不能辨菽麦。” 【故事】: 春秋时代, 晋国上层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栾书、中行偃等人对晋厉公偏信胥童, 大为不满。为了夺权, 他们首先杀了胥童, 随即又把晋厉公杀了, 另立晋襄公的曾孙周子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回:“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为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故事】: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众天将捉拿,押在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不能伤他一根毫毛,雷打火烧,也无济于事。太上老君奏明玉帝,把大圣
【出处】: 《后汉书·赵典传》:“(赵温)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人名叫赵温。他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曾对人感叹说:“男子汉大丈夫要象雄鹰那样展翅高飞,志图大业,怎么能象雌鸟那样栖息小枝,无所作为呢!他毅然辞去京兆丞
【出处】: 《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子与人也,出入之吝谓之有司。” 【故事】: 有一天,子张向老师孔子请教如何治理政事的问题,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好政事了。”子张问:“您说的是
【出处】: 《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 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故事】: 西汉时期, 汉武帝从投降汉朝的匈奴人那里获得消息, 在天山以南有个叫月氏的国家, 被匈奴击败, 时刻想报仇雪恨。汉武帝想联络月氏,夹击匈奴,便在建元二年,派博望候张骞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