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州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故事】: 三国时襄阳有个叫李衡的,看到家境日渐衰落,便想好好收拾一下,可他妻子总是不赞成。李衡没有别法,只得秘密地派门客十人到武陵找块地方造了些房舍,种上成千株甘橘树。临死时他告诫儿子说:“你母亲不想治家,致使家境如此贫困。但我在武陵现有上千个木奴,它们不要你供吃穿,你却可靠它们享用了。”他儿子不知道千头木奴究竟是何物,便告诉母亲,母亲说:“这该是种了许多甘橘。你父亲在时常称赞太史公‘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这段话。
【意思】: 许多橘树。奴: 是拟人化说法。指有可以维持生活的家产。亦作“千头木奴”、“橘奴”、“木奴”。【古例】: 唐·杜甫《驱竖子摘苍耳》:“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唐·李贺《感讽五首》之一:“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二出:“家徒四壁求扬意,树少千头愧木奴。”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原殊苏井诸家树,亦非李氏千头奴。”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