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唐·杜甫《佳人》诗:“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故事】: 唐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秋季,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已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的大诗人杜甫,在边远的秦州过着漂泊的贫困生活。这期间,他写了首《佳人》 诗,借此表达自己遭沦落但犹不忘国家民族命运的高风亮节。诗篇的大意是: 有位幽居空谷的绝代佳人,原出身于高门府第,但生不逢时,居高位的兄弟惨死于战乱。由于娘家人亡势去,轻薄的丈夫抛弃了她,另觅新欢。但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吞下了生活的苦果,独与深山的草木为邻了。生活过不去的时候,就叫贴身侍婢,出山变卖旧物,换钱回来买点食物、用具,还亲自把女萝藤牵到茅屋上修补漏洞空隙。
【意思】: 把女萝藤牵上茅屋以修补漏洞、空隙。萝: 一种能爬藤的植物。形容生活艰苦,常修东补西。
【古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雇佣耕作,荷馋诛茅,牵萝补屋,日以为常。”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