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走麦城 形容战败逃走。亦指竞赛、竞争失利。语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指关羽与东吴吕蒙荆州之战战败后退走麦城之事。常作谓语、定语。 例 一世英雄,也不会永远都是过五关斩六将,也总会有败走麦城的时
不露圭角 圭:玉器。圭角:圭的棱角,比喻锋芒。谓深沉而不露锋芒。语本《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唐·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
“这样么?”她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那神情是不想再寻根究底,就这样不求甚解已经可以过去了。(叶圣陶《倪焕之》四十七) 不求甚解 甚解:彻底了解。语出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求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下功夫。
不急之务 急:急迫,紧要。务:事情。谓无关紧要或非目前急需做的事。语出《三国志·吴书·孙和传》:“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基,其于名行,岂不善哉
不无小补 不无:不是没有,多少有些。多少有一点益处或帮助。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例 为今之计,似宜编一“入门”、“概论”之类,俾众看明,不更旁求冥索,于爱读是书者或不无小补。(《俞平伯散文选集·旧时月色》)尤其是去年颜延之被朝廷任命去作始安太
藏污纳垢 比喻隐藏、包容坏人、坏事。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常作定语,亦作宾语等。 例 若想扩清选举,使这种新制度不作高等流氓们藏污纳垢的巢穴、发财作官的捷径,非开发农村不可。(李大钊《
沧海横流 沧:(水)青绿色。沧海:指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海水泛滥,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语出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俱碎。”常作定语,亦作宾语、独立的分句等。 例 总的说来,“张”是矛盾激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才高八斗 语本《南史·谢灵运传》:“灵运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比喻人极有才华,学识丰富。常作谓语,亦作定语。常与“学富五车”连用。 例 摇头晃脑,强不知以为知,仿佛一经“造反”,也就变得“才高八斗
残兵败将 战败后残余的兵将,亦比喻失势或落魄的人物。常作宾语,亦作主语、定语。 例 一九四九年六月中旬,当我军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的时候,盘踞在陕西东部的国民党关中保安旅旅长韩子佩带着几百名残兵败将,逃到华山,妄图凭借华山天险作垂
草菅人命 菅:一种多年生的野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如同野草一般,指当权者任意残杀人民。比喻性成语。语本《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例 一声“审查”,就可以如狼似虎,穷凶极恶,草菅人命,行同匪特,这样的人究竟是
苏帅既不怕抛头露面,大驾亲临,老张怎能藏头露尾,贻笑大方?(顾汶光、顾朴光《天国恨》第二十七章) 藏头露尾 藏着头,却露出了尾。形容掩掩盖盖,怕露真相。常作谓语。 例 跟长辈说话,不准藏头露尾的!这是咱家的规矩!(赵大年《公主的女儿》一)况一挂
才高学富 才:才能。学:学问。才能高超,学识丰富渊博。常作谓语。 例 过几天,方鸿渐又收到丈人的信,说什么:“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庶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与有荣焉。”(钱钟
不胜其烦 不胜:不能忍受,承受不了。烦杂琐碎得使人受不了。常作谓语,有时亦作定语、补语。 例 酒阑席散之后,还有接灶、祀床、封井、供年饭、画米囤、辞年、守岁许多花样,不胜其烦。(周瘦鹃《拈花集·春节话旧》)这一批婉辞掉了,后一批又来了,弄得不
不堪一击 不堪:经不起。击:攻击、打击。经不起一次打击,形容十分脆弱。常作谓语、定语。 例 在他们看来,中国如无国际援助,中国的自身是不堪一击的。(范长江《塞上行·百灵庙战役之经过及其教训》)据他的经验,一切“草寇”,都是无谋之辈,不堪一击的
不吉不利 吉:吉利,吉祥。谓不吉祥如意。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例 这叫红白大事吧。按道理说,不该这么办,新媳妇过门来就披麻戴孝,不吉不利。(张宇《乡村情感》八)吃饭咬筷子——不吉不利。(歇后语) 大吉大利 谓十分吉祥如意。常作谓语、定语。 例 先
不肖子孙 不肖:不才,不贤,指品行不好,没有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没有出息的子孙。常作宾语、主语,亦作定语。 例 孙先生在天之灵,真不知怎样责备这些不肖子孙呢!(《毛泽东选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效法祖宗,在我们古老的国度里一直被奉为一种美
一个人当十个人用。比喻作战英勇。《史记·项羽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呼声动天。”
一人独揽。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仿佛‘称帝’、‘贿
指兄弟同居,各自为家,讥其不团结。“一门”,一家;“数灶”,好几个炉灶。《北史·裴叔业传》:“裴植为瀛州刺史,在州数岁,以妻子自随,虽自州送禄奉母,及赡诸弟,而各别资财,同居异爨,一门数灶,论者讥焉。”
骑着一匹马走在最前面。比喻领先或带头。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陈,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出处】: 《尚书·洪范》:“惟辟作威,惟威作福,惟辟玉食。” 【故事】: 古时候, 当君主的被统治阶级视为 “天之骄子”, 拥有一切权力, 平民百姓乃至他的臣下都得俯首听命, 而他可以为所欲为。《尚书》 里就这么说:“只有君主可以独断专行, 赏罚臣民, 可以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故事】: 战国时候,卫国人卫鞅帮助秦国秦孝公进行了变法
一个人可敌过一百人。比喻一人之力可以比上多人。“当”,相当。《战国策·韩策》:“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出处】: 《史记·吕太后本纪》:“汉高祖崩, 吕后称制, 王诸吕, 危刘氏。太尉周勃欲安刘而诛吕, 乃入军门, 行令军中曰:‘为吕氏者右袒, 为刘氏者左袒。’军中皆左袒为刘氏。” 【故事】: 汉高祖刘邦死后, 吕后(雉)操纵了朝廷实权。她儿子汉惠帝刘盈在位只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故事】: 传说战国时有个开旅馆的庄子,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