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故事】: 唐朝武则天执政时,建安王武攸宜率领军队北征契丹。当时三十五岁的陈子昂被任命为随行参谋。武攸宜这个人无智无谋,不是个将才,一到前方,连连吃了败仗。有才有抱负的陈子昂几次向武攸宜献策,并自告奋勇,请求拨给他万人,作为前锋。武攸宜非但不采纳陈子昂的计策,反而迁怒于他,把他由参谋降为军曹。陈子昂一片报国忠心遭到了打击,心里十分气愤。部队当时正驻扎在旧时的燕地,他想到了古代燕昭王重用赵国乐毅等人的史实,便登上古老的“幽州台”(在今北京),写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歌,吊古伤今,抒发胸中的不平。
【意思】: 从前的人从来没有这样做的,是空前未有的。
【古例】: 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二:“二者皆句语雄峻,前无古人。”宋·刘攽《中山诗话》:“文惠喜堆墨书,深自矜负,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