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故事】: 春秋时,有个晋灵公,是个残暴的昏君。有一次,他竟因为厨师没有为他把熊掌炖烂这点过错,把厨师杀了,并让两个侍从把尸首放在筐里抬走。这件事恰巧被大臣赵盾和士季撞见了,他们认为灵公太残暴了,便想进宫劝谏。一天,士季进宫朝见,晋灵公知道他的来意,假装没看见,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来到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他一眼,敷衍着说: 我已经知道那件事办错了,你不必多说了。士季说:“哪个人能没有错误呢? 知错能改,那最好不过了。”然而,晋灵公的残暴本性丝毫没有改变,不但在行动上依然如故,还屡次加害直谏的大臣。最后被赵穿杀死。
【意思】: 一般人既非圣贤,怎能没有过错呢?孰:谁。过:过失,过错。常用作对犯有过失的人的原谅之辞。
【古例】: 清·汤斌《汤子遗书》卷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 “我们每一个同志,都有一点毛病,哪有没有毛病的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总要讲错一点话,办错一点事。”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