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故事】: 韩娥,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歌唱家。有一次,她到齐国去,走到半途,路费用完了,于是就在雍门这地方演唱筹款。韩娥的歌喉,确实与众不同,声音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十分动听。听的人赞不绝口。韩娥唱罢,听众还聚集在雍门,徘徊留恋,不肯散去。不少人邀请韩娥再来演唱一次。可是旅店老板却对韩娥很不礼貌,韩娥气得痛哭起来,那哭声凄楚悲凉,所有听到她哭声的人都被感动得流下泪来,一连三天,大家都难过得吃不下饭。当人们听说韩娥已经出城离去的时候,他们立刻派人去追,苦苦挽留。韩娥被群众的诚意所感动,便回来为大家继续演唱了一次。听众高兴得手舞足蹈,几天来的悲伤情绪,一扫而空。由于韩娥的歌声婉转动听,唱完以后两三天,似乎还有遗留的歌声,在屋梁间缭绕飘荡。
【意思】: 原指韩娥演唱后,余音在屋梁间围绕,三天不绝。后用以形容歌声或乐声非常优美,使人回味。也可简作“绕梁”。
【古例】:汉·郭宪《洞冥记》:“而不见其形,歌声绕梁,三匝万业”。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漂,三日不绝’的话,我听不懂。”清·李渔《怜香伴·出使》:“料没有歌声儿绕梁。”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