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礼记·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心者有所忿怒,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故事】: 曾子说:“要修养身性,首先心要正,因为身子的主脑是心。在用心的时候,偏于发怒方面,那心就为怒所累,不能正了; 偏于害怕方面,那心就为害怕所累,不能正了,偏于快乐,偏于忧愁,都不能正。身子虽在这里,心已向别处去了,两眼看着就看不到什么,两耳虽听就听不到什么,嘴里吃着也不知是什么味道。色、声、味最容易识得,而心不在就不能辨别,那抽象的礼义,心不在就更难辨别了。所以说,要修身,必须要正心。
词义。谓思想不集中。心: 思想,意念; 焉: 文言虚词,相当于“于此”。形容人虽在这里,思想却不在这里,开了小差了。
【古例】: 柔石《二月》六:“讲话时做腔作势,而又带着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似乎都是纨袴子弟的特征,普遍而一律的。”老舍《四世同堂》八十:“在瑞宣心不在焉的时节,猛然看见她,他仿佛不大认识他了。”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