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又 《周易·泰》: “泰,小往大来,吉亨。”
【故事】: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是最早的儒家经典之一。它通过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其中,“否极泰来”等说法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否”和“泰”,是两个卦名,天地相交 (相互作用) 叫做“泰”,“泰”就顺利; 天地不交叫“否”,“否”就失利。“否极泰来”,是说“否”和“泰”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坏的 (即否)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转化成好事 (即泰)。
【意思】: 情况从极坏的方面转为好的方面。否、泰: 两个卦名; “否”是坏卦,“泰”是好卦。极: 极点,非常。亦作“否去泰来”。
【古例】: 五代·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遣怀》诗:“乐往必悲生,泰来犹否极。”清·曹雪芹 《红楼梦》第十三回: “秦氏冷笑道:‘婶娘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