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故事】: 春秋时,有个名叫曹刿的人。他既非武将,也非文臣,却是一个深通兵法的爱国志士。他得悉齐国发兵来侵犯,鲁庄公准备抵抗,可齐国兵力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便决心为国效力,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都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们管着,你何必瞎操心呢?”曹刿听了不以为然,说:“那些大官们目光短浅,他们不会有深谋远见的。”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 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得胜利的可靠保证。并且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块儿去。到时候,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地方,齐、鲁两军相遇。曹刿沉着冷静,指挥若定,结果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
【意思】: 身居高位,领取厚禄的人目光短浅。肉食者: 吃肉的人,引伸为权位高、俸禄厚的人; 鄙: 鄙陋。
【古例】:清·严复《救亡决论》:“彼唯有见于近而无见于远,有察于寡而无察于多,肉食者鄙,端推此辈。”阿英《晚清文学丛钞。扫迷帚》第八回:“其实那长官也是平民做的,他的见识或反不及平民。岂不闻《左传》云‘肉食者鄙’么?”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