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晋书·杜锡传》:“〔锡〕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故事】:晋朝有个名叫杜锡的人,是文武双全的学者杜预的儿子。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年纪很轻时,便以学识渊博而闻名。起初,他被长沙王请去做文学从事,经过几次升迁,后来被调作太子中舍人,负责起草诏令,直接参与朝廷的重要机密工作。杜锡性情直爽,对晋朝王室十分忠诚。他见晋惠帝司马衷的儿子愍怀太子不思长进,不通情理,便言辞恳切地进行规劝。谁知愍怀太子不但不听,还对杜锡不满。有一次,愍怀太子为了捉弄杜锡,就在杜锡平时坐的毡子里悄悄插了许多针。杜锡事先没有觉察,屁股被扎得鲜血淋漓。
【意思】:象坐在插了针的坐毡上一样。形容一个人怀有难言之隐而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古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却说三巧儿自丈夫出堂之后,如坐针毡,一闻得退衙,便迎住问个消息。”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听得兄长杀了一个泼烟花,官司行文书各处追捕,小弟闻得如坐针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王子服等四人面面相觑,如坐针毡。”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