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故事】: 春秋时有个人叫子夏。有一次,他到晋国去,路过卫国。在卫国逗留期间,有个读史书的人,指着书上的记载问子夏说:“‘晋师三豕涉河’是晋军赶着三头猪渡过了黄河吗?”子夏回答说:“不对。‘三豕’是‘己亥’二字。因为古文的写法,‘己’字与‘三’字相近,‘豕’字与‘亥’字同形。‘晋师三豕涉河’,是晋军在己亥时分渡过黄河的意思。”子夏嘴里虽这么解说,心中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子夏一到晋国,就向晋国的史官请教,史官的回答证实了子夏的解释是对的。
【意思】: 原意是指晋国的史书把己亥涉河写成了三豕涉河。豕:猪; 涉:渡。后比喻文字讹误或传闻失实。亦作“三豕渡河”。
【古例】: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