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淮南子·汜论训》:“故圣人以身体之。”又,《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故事】: 古代的圣人都很注重实践,事事亲身去体验。那么,他们如何去亲身体验呢?《礼记·中庸》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鲁哀公常问孔子如何为政。有一次,孔子对他讲了为人君者必须具备智慧、仁德、勇气三个气质。鲁哀公还想知道怎样才能具备这三种气质,第二天便又来问孔子。孔子说:“要想增加智慧,唯有发愤好学。只有好学不倦,才能不愚蠢,即使算不得绝顶聪明,也能接近聪明。要想培养仁德,就得去掉私念,而去掉私念只有力行不息; 力行不息,自能忘私,虽不可算达到了最高仁德,也算接近仁德了。至于树立勇气么,如果能把不及他人引以为耻,就能变懦为强,虽算不得有了极大的勇气,也可算接近勇气了。”
【意思】: 亲身实践,尽全力去做。身: 亲身; 体: 实践,体验。
【古例】: 清·张惠言《承拙斋家传》:“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门生父亲,平生却是认定一片性情,一团忠恕,身体力行; 便是教训门生,也只这个道理。”茅盾《鼓吹集》: “‘讲话’ 的精神,我们必须继续身体力行。”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