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如!”
【故事】: 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季氏,有个家臣叫阳虎。阳虎仗势暴虐害民,横行不法,匡地的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有一次,孔子来到匡地,老百姓对他怒目而视,故意为难。原来孔子跟阳虎长得一模一样,匡人错把孔子当作阳虎了。后来,孔子带着学生再次来到匡地,想起前次的遭遇,颇有感慨地对学生们说:“周文王虽然已经死了,但文王时的一切礼乐制度的文章,依然还在。如果天要毁掉这些文章,那么比周文王后死的人,就无法看到这些文章了,自然也无法判断文王贤还是不贤了。如今天还不想毁掉我的文章,匡人是不能把我怎么样的!”
【意思】: 原指文章被毁掉或文人被冷落。斯文: 指文章或文化; 扫地:比喻丧失信誉地位。后指文人不被尊重或自甘堕落。亦指文化遭到鄙弃。
【古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那位少爷话也收了; 接过卷子来,倒给人家斯文扫地的请了个安。”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三章:“完全应当罢课抗议! 真是斯文扫地,斯文扫地。”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