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
【故事】: 战国时魏国相国惠施,在和庄子的一次谈话中,举自家一株大樗(即臭椿) 树为例,说树的主干肿,小枝多卷曲,不成材,木匠师傅对它连看都不看一眼,以此来讥讽庄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对此庄子这样回答道:“你难道看不到那野猫吗?曲身伏地,伺机捕捉老鼠,不避高下,中了机关,死在网里。今有牦牛,体大若垂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可谓是庞然大物了,但却捕不到老鼠。今你有大树,担心它没有用处,为何不把它种在那什么东西都没有的地方呢?将大树种在无所有之野,它不受任何侵害和干扰,它可以生长得更加枝叶繁茂,来往行人可以逍遥自在地在它的阴凉下乘凉或休息,因此,它并不为所谓‘无所可用’而感到有什么‘困苦’。”庄子在这里所要说明的是:“无为虚谈,可以逍遥适性,荫庇苍生(大众)。”这当然也就驳斥了惠施“大而无用”的讥讽。
【意思】:原指野猫上窜下跳。跳梁:亦作“跳踉”,腾跃跳动;小丑:对人的卑称。形容上窜下跳而无多大能耐的坏家坏。亦作“跳梁”。
【古例】:《汉书·陈遵传》:“遵起舞跳梁,顿仆坐上。”《汉书·萧望之传》:“今羌虏一隅小夷,跳梁于山谷间。”《后汉书·马援传》:“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陈白尘、贾霁《宋景诗》第三章:“这些跳梁小丑,真正是何足道哉!”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