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故事】:蒯通原为燕国人,后游于齐,故又说他是齐国人。他听说韩信握有重权,便想说服韩信背叛刘邦,建立第三股势力,与刘邦项羽鼎足而立。主意定后,他便化装成一个看相的去见韩信。蒯通见到韩信后说:“我是看相的。我看看他的骨背,就知道他的贵贱;瞧瞧他的脸色,就知道他的忧喜。事业的成败决定于他的性情是否果断。拿这三项来考察一个人的前途,是有绝对把握的。”韩信听了蒯通的这番言语,便想试试。他对蒯通说:“先生给我看看如何?”蒯通说:“行,看你仪表,周围的人必须回避一下。”蒯通见随从退去后就说:“我看你的面部,做官高不过封侯,即使封了侯,也还是危而不安;我看你的背部,那富贵就没法说了。”韩信急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于是蒯通极力怂恿韩信起事,成立第三股势力,与刘项鼎足而立。蒯通虽然费了不少唇舌,但韩信始终不忍背叛刘邦。
【意思】: 原指蒯通自吹相面绝对有把握,不出差错。失: 差错。形容绝对不会出差错,非常有把握。原作“万不一失”。
【古例】: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元帅若依我呵,万无一失。”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赵某却有个道理,教提辖万无一失,足可安身避难,只怕提辖不肯。”华而实《汉衣冠》二:“郑成功安慰她,只要仙霞岭守得住,延年万无一失。”吴强《堡垒》:“他照着他认为是万无一失的打算,绕过了三道民兵岗哨。”张天民《战士通过雷区》:“既然责任是开辟通道,就要给战士们开辟一条万无一失的通道。”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