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故事】: 春秋时代,晋国有个将军名叫荀林父。有一次,他带兵攻打赵国吃了败仗,晋景公为此要处他死刑。当时有个大臣觉得这样做不妥当,就对景公说: “林父对待你景公,是一进朝廷就思考他是否竭尽了忠心,退朝回家,也要思考他对国君是否需要补正过错。象他这样忠君的人,是保卫国家的栋梁,你为什么要杀他呢?”晋景公听了这番话,便改变了原来的决定,宽恕了林父。
【意思】: 原指林父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补正过错。退: 退朝回家;过: 过失,错误,后泛指事后自我反省,弥补过失。
【古例】: 清·无名氏 《杜诗言志》 卷五:“故必进思尽忠,庶几无愧于夙夜在公之义。”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