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故事】: 战国末期,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又称荀子。他出生在赵国,后半生一直是在齐国的都城临淄讲学传道的。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一个人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向前进。他一生勤奋学习,不仅学识比较渊博,而且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讲话、写文章既形象深刻,又通俗易懂,所以不少人向他请教过学习的方法。荀子曾写了一篇《劝学》,用“骏马一跳最多不超过十步,劣马坚持着跑也能走很远的路程。刀刻东西刻一会儿就放下不干,即使是块烂木头也刻不出什么来; 如果坚持着刻,那么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雕刻出精美的东西来”等作比喻,说明了坚持不懈地学习的重要性。
【意思】: 不断地雕刻。锲: 用刀刻。舍: 停止、舍弃。常比喻学习、工作有毅力,有恒心。
【古例】: 章炳麟《菌说》:“夫固谓一人锲而不舍,则行美于本性矣。”鲁迅《两地书·十二》:“我记得先前在学校也曾说过,要治这种麻木状态的国度,只有一法,就是‘韧’,也就是‘锲而不舍’。”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