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故事】:宋真宗时考中进士的李垂,他刚正不阿。丁谓当宰相时,李垂不去拜谒。有人问他:“你怎么不去?”李垂说:“丁谓身为宰相,一味地仗势欺压,有负天下人的希望,我去拜谒这种人?”宋仁宗时,有个叫李康伯的告诉李垂:“大家议论要让你担任‘知制诰’的官职,但当朝宰相还不认识你,你为什么不去拜见他一次呢?”李垂答道:“如果三十年前我就去拜见丁谓,我早就是翰林学士了。现在我年岁大了,见到别的大臣有不公道的地方,还常常当面指责他,怎么能趋炎附热,看人脸色,以期达到被推荐引进的目的呢?”李伯康听了后,再也不提这些事了。
【意思】: 奔走权贵之门,归附有势力的人。趋: 奔走、迎合。炎: 热,比喻权势。原作“趋炎附热。”亦作“趋炎奉势。”
【古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七回:“且说外面这些趋炎奉势的亲戚朋友,先前贾宅有事,都远避不来。今儿贾政袭职,知圣眷尚好,大家都来贺喜。”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无奈他父亲又是个明道理尚气节的人,不同那趋炎附势的世俗庸流”。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既受到重视,如身在天上,即成为所谓‘青云之士’,一时趋炎附势的人都来甘拜后尘了。”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