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明史·萧如薰传》:“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
【故事】: 明朝万历、崇祯年间,我国宁夏、青海等边塞地方很不安定,一些贼寇纠集少数民族时常入犯,杀人抢马,甚至攻城略地。这时,有位镇守边关的总兵叫萧如薰,在他聪明机智的妻子杨氏的参谋、鼓舞下,屡屡击败来犯的敌人,受到了朝廷的器重。他前后镇守过七处边城,所到之处都使祸乱平定了。他不仅带兵持重有方,而且亦能写诗文,因此文人学士都喜欢到他家作客,饮酒赋诗,谈论时事。由于与他来往交结的宾朋太多了,军营中接待的人很感苦恼,耗费的财力物力也很多。可萧如薰觉得人情难却呀。
【意思】: 象野鸭一样成群地跑去。趋: 快步走。鹜: 野鸭。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常含贬义。
【古例】: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