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罢,遣有辠也。从网能。网,辠网也,言有贤能而入网,即贳遣之。《周礼》曰:‘议能之辟是也。’”《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乃罢魏勃。”司马贞《索隐》:“罢,谓不罪而放遣之。” 通“疲” pi 〔例一〕 《国语·吴语》:“今吴民既罢,而大荒荐饥,市无赤
《说文》:“,除苗间秽也。从耒,员声。,或从芸。”《诗·小雅·甫田》:“今适南亩, 或耘或耔。”毛传:“耘,除草也。” 通“殞” yun [例] 《史记·东越列传》:“今王头至,谢罪,不战而耘,利莫大焉。”耘通“殒”,死亡。《集解》:“徐广曰,《汉书》作‘殒’。”
《说文》:“罵,马络头也。从网从 , ,马绊也。羁, 或从革。”今字作“羁”。《礼记·檀弓》:“如守社稷,则孰执羁靮以从?” 通“羇” ji 〔例一〕 《左传·昭公七年》:“君之羁臣,苟得容以逃死,何位之敢择?”羁通“羇”,在外作客的人。 〔例二〕 《韩非子·亡征
《说文》:“罄,器中空也。”《诗·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维罍之耻。”字又作‘’。《说文》:“,空也。”引《诗经》“瓶之矣”。《集解》:“《三家》罄作。” 1.通“伣” qian 〔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说文》:“翳,华盖也。”《晋书·舆服志》:“戎车,驾四马,天子亲戎所乘者也。载金鼓、羽旗、幢翳。”《山海经·海外西经》:“左手操翳,右手操环。” 通“殪” yi 〔例〕 《诗·大雅·皇矣》:“作之屏之,其菑其翳。”毛传:“木立死曰菑,自毙为翳。”《传疏》:
《说文》:“纤,细也。”《方言》二:“纤,小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郊,梁益之间,凡物小者或曰纤,缯帛之细者,谓之纤。”《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善无微而不尝,恶无纤而不贬。” 1.通“殲” jian [例] 《礼记·文王世子》:“其刑罪,则纤 。”纤通“歼”,刺割
《说文》:“翟,山雉也。尾长。”《书·禹贡》:“羽畎夏翟。” 通“狄” di 〔例一〕 《国语·周语》上:“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不敢怠业。”翟通“狄”,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名。翟,明道本作“狄”。 〔例二〕 《礼记·檀弓》下:“晋献公之丧
《说文》新附字:“罹,心忧也。”《尔雅·释诂》:“罹,忧也。”《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罹。”毛传:“罹,忧也。” 通“離” li 〔例一〕 《尚书·洪范》:“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罹通“离”,遭遇。 〔例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说文》:“而,颊毛也。象毛之形,象形。”《周礼·考工记·梓人》:“凡攫閷援簭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耳。” 1.通“如” ru 〔例一〕 《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而带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而通“如”,好似。 〔例二〕 《吕氏春秋·察今
《说文》:“翊,飞貌。”《汉书·礼乐志》:“神之徕,泛翊翊;甘露降,庆云集。” 1.通“翌” yi 〔例一〕 《汉书·王莽传》上:“公以八月载生魄庚子奉使……越若翊辛丑。”翊通“翌”,明。〔 例二〕 蔡邕《议郎胡公夫人哀赞》:“疾用欢痊,翊日斯瘳(chou)。”翊通
《说文》:“网,庖牺氏所结绳以田以渔也,,网或加亡。”《易·系辞》下:“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 1.通“惘” wang 〔例一〕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网,思而不学则殆。”网通“惘”,迷惑、失意。 〔例二〕 《文
《说文》:“羽,鸟长毛也。象形。”《玉篇》:“羽,鸟毛羽也。”《尚书·禹贡》:“齿革羽毛惟木。” 通“紆” yu 〔例〕 《周礼·考工记·弓人》:“弓而羽閷,末应将发。”羽通“纡”,缓。閷,杀的异体字,隈与柎相接之缝。 羽,匣母、鱼部;纡,影母、鱼部。匣、影邻
《玉篇》:“羇,寄也。”《一切经音义》四:“羇,客也。”《集韵》:“羇,旅寓也。”《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郑玄注:“羇旅,过行寄止者。” 通“羈” ji 〔例〕 《韩诗外传》七:“孰负羇絷而从?”周廷宷注:“羇与羁通。” 羇,见母、歌部;
也作“耼”。《说文》:“耼,耳曼也。”《苏东坡集·补禅月罗汉赞》之二:“聃耳属肩,绮眉覆颧。”聃,耳长而大。 通“耽” dan 〔例〕 《列子·杨朱》:“方其聃于色也,屏亲昵,绝交游,逃于后庭,以昼足夜。”聃通“耽”,迷恋。 聃,透母、谈部;耽,端母、侵部。透、
1.通“弊”、“”,弊病;害处。 《周易·井》:“甕敝漏。”《诗经·郑风·缁衣》:“敝予又改为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敝,本作‘弊’。”又《齐风·敝笱》序同。《礼记·郊特牲》:“冠而敝之。”《尹文子·大道(下)》:“其敝在于不知乘权藉势之异,而惟曰
通“殿”,殿後。按:“殿”为“臀”之省文。“臀”、“敦”音同,故得通借。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屯部》:“敦,叚(假)借为‘臀’。” 《逸周书·武顺解》:“一卒居後曰敦。”注:“敦犹殿。军後曰殿。”按:清朱骏声云:“‘敦’借为‘殿’,实为‘臀’。”按
通“傲(慠)”,傲慢,骄傲。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敖,经传多借‘敖’为‘倨傲’字。”按:《尔雅·释言》:“敖,傲也。”《广雅·释言》:“敖,妄也。”清王念孙疏证:“亦作‘傲’。” 《诗经·邶风·终风》:“谑浪笑敖,中心是悼。”毛传:“言戏谑不敬。”疏
1.通“固”,固然;固有,本来;必然。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故,犹固;本也;自也。” 《周易·繫辞(下)》:“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吕氏春秋·审己》:“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耶?”《史记·项羽本纪》:“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按:
1.通“正”,公正;正直。 《老子》第五十七章:“我好静而民自正。”遂州《龙兴观碑》“正”作“政”。《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文
通“术”,学术;技术;方术;权术;方法;策略。按:《广雅·释诂》:“数,术也。” 《管子·揆度》:“天下善者不然,民重则君轻,民轻则君重,此乃财(裁)馀满不足之数也。”《列子·说符》:“卫人有善数者,以决(诀)喻其子。”《荀子·正论》:“(桀纣)身死国亡……是不
通“净”。 清蒲松龄《聊斋俚曲
通“仇”。 《管子·中匡》:“安卿大夫之家,而後可以危救敌之国。”清王念孙《读书杂志》:“引之曰:‘救敌’与‘仇敌’同。《集韵》:‘仇,雠也,一曰匹也,或作。’《方言》:“,仇也。’……是‘仇’、‘’、‘救’古字通也。”
通“序”,次序,秩序;依次排列;序言,序文。 《尚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疏:“皆得次敘。”(按:《史记·五帝本纪》作“百官时序”。)又《皋陶谟》:“惇敘九族。”注:“敘,次序也。”《周礼·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六敘正群吏。”又《宾伯》:“行
通“悖”,悖逆。 《淮南子·精神训》:“志胜而行不僻矣。”汉高诱注:“僻,邪也。‘胜’或作‘遯’。”《後汉书·史弼传》:“昔周襄王恣甘昭公,孝景皇帝骄梁孝王,而二弟阶宠终用慢,卒周有播荡之祸,汉有爰(袁)盎之变。”《汉武故事》:“所为狂,不可追悔。”
通“斷”。 《庄子·逍遥游》:“越人斷发文身。”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斷,司马本作‘敦’。”
1.“團”,圆形。按:敦,《广韵》度官切,平声桓韵;今音tuan。按:清朱珔《说文叚(假)借义证》:“以‘敦’为‘團’之叚(假)借,‘敦’‘團’声相转。” 《诗经·豳风·东山》:“有敦瓜苦。”毛传:“敦犹專專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敦,徒端反。”清陈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