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故事】: 自陈涉揭竿而起,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六国贵族的复旧势力一一覆灭,最……
【出处】: 《列子·仲尼》:“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不治欤;不知亿兆之愿戴已欤,不戴己欤。顾问左右,左右不知;问外朝,外朝不知;问在野,在野不知。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
【出处】: 《庄子·盗拓》:“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 【故事】: 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孔子去劝告他。盗跖不愿见他,他非要面说……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故事】: 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都子问孟子:外面的人都说你喜欢和人家争辩,这是为什么呢?孟子……
【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故事】: 垓下一战,刘邦杀了项羽,结束了长期楚汉相争的局面。汉五年,即公元前……
【出处】: 《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 利天下为之。” 【故事】: 孟子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的世界观比较复杂, 既反对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 又不赞成利天下的兼爱主义, 他信……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 仲连不忍为也。’” 【故事】: 战国时,秦军有一次围困了赵国国都邯郸,赵王向魏国求援。魏王……
【出处】: 《史记·扁鹊传》:“……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故事】: 战国时有位叫秦越人的,他医术高明, 名闻天下, 当时人称他“扁鹊”。有一次, ……
【出处】: 《战国策·韩策一》:“天下之强弓劲弩, 皆出自韩。” 【故事】: 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 有一次去游说韩国国王, 要国王联合六国共同抗击秦国。他对韩王说:“韩国地理形势好, 北有要塞, 西有屏障, 东有大河,……
【出处】: 《庄子·天下》:“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 【故事】: 战国齐宣王时,有个叫宋鈃(xing)的,和尹文一起曾游学于稷下。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观点,宣扬不要为世……
【出处】: 《释门正统》:“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 谓之清规。” 【故事】: 东汉元和九年, 百丈山的怀海禅师为了使佛门有个严格的纪律, 于是亲自制订了天下第一套条规, 叫寺内和尚遵守。当时人们称这些条……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备曰:‘君有国士之名, 今天下大乱, 帝主失所, 望君忧国忘家, 有救世之意; 而君求田问舍, 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 【故事】: 东汉末年, 有个叫陈登 (字元龙) 的, 他从小……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故事】: 在我国历史上,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物。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了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筑长城、驰……
【出处】: 《庄子·秋水》:“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海神)而叹。” 【故事】: 秋天水涨的时候,无数小溪的水都汇集于大河,大河……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 无适也, 无莫也, 义之与比。’” 【故事】: 有一次, 有个学生问孔子:“君子碰到事情是怎样去做的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在世上做事, 没有一定要这样做的指导思……
【出处】: 《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故事】: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老子认为宇宙本体有两大特点: 一是循环运行, 二是行动柔和。他还指出了宇宙的形成过程……
通“交”,交往,交友。 《墨子·非攻(下)》:“今若有能信效先利天下诸侯者。”清孙诒让间诂:“效,读为‘交’,同声叚(假)借字。信交,谓相交以信。”又:“以此效大国,则小国之君说(悦)。”间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