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仁杰 (元代诗人)

杜仁杰(约1201—1282年),原名之元,又名征,字仲梁,号善夫(“夫”也作“甫”),又号止轩。济南长清 (今属山东济南市)人。元代散曲家。《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他由金入元,金朝正大中与麻革、张澄隐居内乡山中。元初,屡被征召不出。性善谑,才学宏博。平生与元好问相契,有诗文相酬。元好问曾两次向耶律楚材推荐,但他都“表谢不起,”没有出仕。其子杜元素,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由于子贵,他死后得赠翰林承旨、资善大夫,谥号文穆。

生平

杜仁杰,出生于诗书之家。父杜忱志行廉洁,有文名,进士及第授京兆录事判官,后因病归里。仁杰淡于名利,一生未仕,淡泊于功名,不求仕进,大部分岁月流连于山水之间。金末,他隐居于河南内乡山中,与友人麻革、张澄等以诗相唱和;入元,屡征不就,隐居长清故里,居住在灵岩寺内的石龟泉畔,常游于灵岩、五莲山之中,并谒曲阜孔庙,登泰山,留有多处碑文、游记和墨迹。

在残曲[双调]“蝶恋花”中,他说自己“难合时务”,把“荣华”、“品秩”看作“风中秉烛”、“花梢滴露”。他认为世人只看官禄,不辨贤愚;只认金玉,不识亲疏。对昏暗腐败的政治现实,他无力改变也不想去改变,只好洁身自好,保持住自己一点节操。因此

人物历史

杜仁杰之父杜忱墓志:杜仁杰家世,历代研考甚少,当代吴晓铃、孔繁信先生始据方志资料,考明仁杰之父为杜忱(见《重辑杜善夫集·前言》)。两家均援引民国《长清县志》卷十《祠祀志·邱墓》“杜忱碑”之记载为其史证。志载:“元杜文穆君仁杰墓:见旧志。查墓在城东北王宿铺西里馀,龟趺败裂,翁仲倒仆,现存一石门,其上横书‘杜征君神道’。石门之南,东偏有一碑,破碎在地,字不可辨。细查之,其额上题曰:‘故金府京兆君杜公墓志’,系篆书,其文内有‘贞祐丙子公殁于泗上’,并有‘高祖文,曾祖实,祖渊’等字。石门之正南更有一碑,亦极破碎,查有‘知建昌路总管府事男质立’等字。”

这一关涉杜仁杰生平的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猜你在找的元代诗人

字文质,吴江人。至正十三年乡贡。
( 1309—1351)元僧。平江路人,字道原。工诗,善书法。顺帝至正初居石湖楞伽寺,一时名士多与游。后主嘉兴德藏寺。诗清丽幽茂。有《碧山堂集》。
生卒年不详,元代人。居蜀。与表兄申纯订生死之盟,不久其父迫其另嫁,其悲愤成疾,终卒。申闻之亦绝食而死。两家遂合葬之。其诗词情感幽抑缠绵。
王翰(1333~1378),字用文,号时斋,仕名那木罕,安徽庐州(今合肥市)人,晚年定居福建省永泰县塘前乡官烈村。翰五岁丧母,赖庶母孙夫人抚育,勉以立节建功立业。明洪武十年(137
周耕云,元朝人,善画,尝为萧元泰画笼虎仙岩图。
抚州临川人,字国泉,号水镜。世祖至元初以军功显于闽。官至溧阳路总管。有《水镜集》。
(1308—1366)蒙古逊都思氏,字彦明。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建孔子庙,延儒士为师,以教后进。历监察御史,上疏言事,帝嘉纳之。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
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元末平江路吴县人,寓居无锡,字履道。博学工文辞。兵乱避地,至宜兴,居马治家。与治善者多置酒招饮,厌之,一夕留书别治,夜半遁去。归里,与高启、杨维桢等交往。书画益工。后游会稽,死于兵
汤阴人,字元干。许有壬子。少负才,以门功补太祝、应奉翰林。与父及叔有孚唱和,成《圭塘欸乃集》。
(1209—1281)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
(1289—1345)河东人,徙居贵溪,字玄卿,号上清外史。道士。年十二入道龙虎山,师事张留孙、吴全节。仁宗时荐授大都崇真万寿宫提举。顺帝至正初,授弘文裕德崇仁真人,佑圣观住持,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