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传尺素 (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文选·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 (wei) 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玉台新咏》卷一亦载,作汉蔡邕作,“餐”作“飧”。《乐府诗集》卷三十八亦载,末二句作“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释义用法 古乐府有《饮马长城窟行》,写兵士妻子在家中对远守戍边的丈夫的思念。双鲤鱼本指鱼形的两块木板,古人用它在中间夹书信,诗中有意写成真鱼而“烹”之。古人写信,多用一尺长的绢帛,因之称为“尺素书”。后用此典指书信,多用以抒发相思之情。

用典形式

【尺素】 南朝梁·王僧孺:“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唐·李嘉佑:“一别十年无尺素,归时莫赠路旁金。”宋·周紫芝:“问君尺素几时来? 莫道长江,不解西流。”清·彭孙遹:“一春又向他乡尽,千里曾无尺素来。”

【双鱼】 唐·杨炯:“非君重千里,谁肯惠双鱼。”宋·舒雅:“每见寒葭思倚玉,忽临秋水得双鱼。”金 ·元好问:“郑重双鱼问消息,故侯瓜圃在东陵。”清 ·王维坤:“三巴二月莺千啭,万里双鱼泪一封。”

【双鲤】 唐·韩愈:“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唐·杜牧:“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宋·苏辙:“羁鸿共有成行喜,双鲤应将尺素迎。”宋·范成大:“朝来写得故人书,双鲤难寻雁亦无。”

【鱼书】 宋·刘筠:“此情不及歌杨柳,一尺鱼书万水中。”宋·晏殊:“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鱼信】 元·张翥:“欲寄长河鱼信去,流不到,白苹洲。”

【鱼素】 清·黄鷟来:“纵裁鱼素难书德,但得蛇珠拟报恩。”

【鱼笺】 五代·和凝:“写得鱼笺无限,其如花锁春辉!”宋·刘镇:“春易老,相思无据,闲情分付鱼笺。”宋·陆游:“消魂处,是鱼笺不到,兰梦无凭。”

【鱼雁】 宋·秦观:“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宋·周邦彦:“到而今,鱼雁沉沉信息,天涯常是泪滴。”宋·张炎:“秋月娟娟人正远,鱼雁待拂吟笺。”

【素书】 唐·岑参:“江上思罗袜,鱼边忆素书。”唐· 白居易:“素书传好语,绛帐赴佳期。”明·何景明:“呼童放鲤潎波去,寄我素书向郎处。”

【素鲤】 宋· 吕渭老:“素鲤频传,蕉心微展,双蕊明红烛。”宋·李甲:“素鲤无凭,楼上暮云 凝碧,时向西风下,认远笛。”

【烹鲤】 唐·杜甫:“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沉绵。”唐 ·骆宾王:“烹鲤无尺素,筌鱼劳寸心。”

【遗鲤】 清·顾炎武:“遗鲤情偏切,班荆意各凄。”

【锦鲤】 宋·李泳:“问锦鲤何时重到? 楼回层城看不见,对潇潇暮雨怜芳草。”

【锦鳞】 五代·顾

鱼传尺素

:“锦鳞无处传幽意,海燕兰堂春又去。”宋·李淅:“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后凭谁问?”

【鲤素】 南朝陈·王磋:“雁封归飞断,鲤素还流绝。”

【赠鲤】 唐·张九龄:“: 赠鲤情无间,求莺思有余。”

【鳞羽】 元·耶律楚材:“欲凭鳞羽传安信,缘水西流雁北飞。”

【鳞鸿】 宋·范成大:“千里音书慰离索,莫言天远费鳞鸿。”宋·康与之:“惆怅后期,空有鳞鸿寄纨素! 枕前泪,窗外雨。”

【六六鳞】 宋·陆游:“锦城谁与寄音尘,望断秋江六六鳞。”

【尺素书】 宋·苏轼:“病妻起斫银丝鲙,稚子欢寻尺素书。”清·顾炎武:“昨接尺素书,言近在吴兴。”

【尺鲤书】 清·王夫之:“读君尺鲤书,珍重念行李。”

【双双鲤】 清·黄景仁:“几度缄诗愁共寄,望断楼头,不见双双鲤。”

【双鱼信】 唐·张祜:“少见双鱼信,多闻八米诗。”

【双鲤鱼】 唐·李颀:“因送别鹤操,赠之双鲤鱼。”宋 ·苏轼:“淮上东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宋·陆游:“泽居路绝人不到,晨起忽传双鲤鱼。”

【托鲤鱼】 清·秋瑾:“年年常是感离居,两地相思托鲤鱼。”

【凭鳞翼】 宋·柳永:“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鱼中素】 唐·元稹:“重叠鱼中素,幽缄手自开。”宋 ·晏几道:“远水来从楼下度,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

【素鳞书】 宋·张元干:“梦迷芳草路,望断素鳞书。”

【寄双鱼】 宋·黄庭坚:“不用看云眠永日,会思临水寄双鱼。”

【寄鳞游】 五代·李煜:“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鲤鱼双】 明 ·史鉴:“潮水西流,肯寄我,鲤鱼双否?”

【三十六鳞】 清·王士禛:“三十 六鳞空自好,乘潮不寄一封书。”

【尺书双鲤】 清·丘逢甲:“斗酒只鸡追夙约,尺书双鲤剩春痕。”

【双鱼尺素】 宋·黄庭坚:“双鱼传尺素,何处迷春渚。“宋·张元干:“好去吴淞江上路,寄与双鱼尺素。”

【双鱼素书】 宋·陆游:“只鸡絮酒纵有时,双鱼素书长已矣。”

【北鱼南雁】 宋·汪元量:“西舍东邻今日别,北鱼南雁几时通。”

【鱼书雁帛】 明 ·瞿式耜:“南北迢遥隔万里,鱼书雁帛何茫茫。”

【鱼传尺素】 宋·秦观:“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鱼来雁去】 唐·骆宾王:“东吴西蜀关山远,鱼来雁去两难闻。”

【鱼肠雁足】 唐·李绅:“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鱼沉尺素】 宋·周紫芝:“阳台路远,鱼沉尺素,人在天涯。”

【鱼鳞雁羽】 清·秋瑾:“分离未见日相思,何事鱼鳞雁羽迟。”

【信待鱼通】 宋·刘筠:“气清防麝损,信密待鱼通。”

【烹鲤得书】 宋·黄庭坚:“烹鲤得书增目力,呼儿扶立候门前。”

【鸿断鱼沉】 宋·张孝祥:“清兴满山阴,鸿断鱼沉,一书何啻直千金?”

【雁去鱼来】 明 ·徐渭:“雁去鱼来复几春,托缄犹胜挹清尘。”

【雁来鱼去】 唐·罗隐:“空愧荀家好兄弟,雁来鱼去是因缘。”

【鲤鱼音信】 元·萨都拉:“曲江水发愿相忆,莫遣鲤鱼音信稀。”

【开鱼得锦字】 唐·李白:“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书札损文鳞】 唐·李商隐:“虚为错刀留远客,枉缘书札损文鳞。”

【书在鲤鱼中】 唐·杜牧:“他年寄消息,书在鲤鱼中。”

【烹鱼得尺素】 宋·苏轼:“门前 听剥啄,烹鱼得尺素。”

【瑶缄附鲤鱼】 唐·罗隐:“贪将醉袖矜莺谷,不把瑶缄附鲤鱼。”

【鲤鱼传尺素】 宋·苏轼:“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燕石报琼华。”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猜你在找的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晋书 潘岳传》: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释义用法 晋潘岳 (字安仁) 热衷名利,与石崇俱谄事权臣贾谧,每当贾谧出门,与石崇都望车尘而下拜。后以此典指人阿谀奉承权贵。 用典形式 【拜尘】 唐刘禹锡:不
典源出处 《新五代史汉臣传史弘肇传》: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以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弘肇默然。《旧五代史史弘肇传》亦载。 释义用法 五代史弘肇是个武将,看不起文人,把笔蔑称为毛锥
典源出处 《汉书 武帝纪》: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颜师古注:以蒲裹轮,取其安也。《汉书枚乘传》:武帝自为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乘。 《汉书、儒林传 申公传》: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言语》:谢太傅 (安) 语王右军 (羲之) 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 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晋书王羲之传》亦载。 释义用法 东晋谢安对王羲之说:人到中年容易动感情,每与
典源出处 刘向 《列仙传》:安期先生者,琅琊阜乡人也。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发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 (xi)一量为报。曰: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始皇即遣使者徐市(fu)、卢生等数百人入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 卷四九二引 《郭子》 (晋 郭澄之撰)曰:王夷甫 (衍) 雅尚玄远,又疾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妇欲试之,夜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 (he)之,令婢:举阿堵物。《世说新语 规箴》、《晋书 王衍传》亦载。 释义用法 晋王衍
字体 [大] [中] [小] 典源出处 晋张华 《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cha),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
典源出处 《东观汉记 梁鸿》:梁鸿少孤,以童幼诣太学受业,治 《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释义用法 后汉梁鸿 (字伯鸾) 少时在太学求学,不与人同食,也不用人的热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排调》: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 尔时例不给布  (fan), 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作笺与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 行人安稳, 布  无恙。《晋书顾恺之传》 亦载,布  作布帆。 释义用法 晋顾恺之字长康,
典源出处 《尚书大传牧誓大战》: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何如?《艺文类聚》卷九十二引 《太公六韬》 曰:武王登夏台,以临殷民,周公旦曰:臣闻之,爱其人者,爱其屋
典源出处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塞侯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汉书直不疑传》亦载。 释义用法 汉直不疑任郎官时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识鉴》:车胤父作南平郡功曹条注引《续晋阳秋》 (南朝宋檀道鸾撰): 胤既博学多闻,又善于激赏,当时每有盛坐,胤必同之,皆云:无车公不乐。太傅谢公游集之日,开筵以待之。《晋书车胤传》亦载。 释义用法 晋代车胤博学多闻,谈吐又风